摘要
目的:觀察中醫(yī)體質類型與人體基本成分的相關性,從人體構成方面認識中醫(yī)體質。
方法:選取161例18-65周歲健康人群為志愿者,依據(jù)其中114例女性志愿者的9種人體成分的指標,探討體質類型與人體成分的相關性。
結果:115例女性受試者中陽虛質分布最多(29.6%),其次是血瘀質(19.1%)和痰濕質(16.5%),特稟質較少(0.9%);痰濕質的BMI、體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均要高于非痰濕質(P<0.05);平和質、血瘀質、陽虛質、氣虛質、陰虛質、濕熱質、氣郁質在BMI、體脂肪、肥胖程度等人體成分指標上沒有差異;在身體水分方面,痰濕質與非痰濕質、濕熱質與非濕熱質、陽虛質與陰虛質的身體水分無差別。結論:BMI、體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越高的人,痰濕體質的可能性越大;平和質、血瘀質、陽虛質、氣虛質、陰虛質、濕熱質、氣郁質形體胖瘦無明顯區(qū)別;中醫(yī)的“濕”與人體成分中的身體水分不能混為一談。
關鍵詞:中醫(yī)體質;人體成分分析儀;痰濕質;濕;身體水分;肥胖
?Abstract: ?Objective: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of constitutional type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body composition to understand constitution from body composition perspective. Methods: A total of 161 healthyvolunteers who were aged from 18-65 years old were selected, and 114 women volunteers as research objects, 9 kinds of body composition of them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titutional types ofChinese medicine and body composition. Results: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?distribution of constitutional type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115 women volunteers was yang-deficiency type(29.6%), the following wereblood stasis type (19.1%) and phlegm-wetness type(16.5%), the least proportion was special diathesis type (0.9%). The BMI,body fat,degree of fatness and and abdominal obesityof phlegm-wetness type were large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ypes (P<0.05).The body composition in the other types had nosignificant difference. Conclusion: The lager BMI, body fat,degree of fatness and abdominal obesity had, the more tend to be phlegm-wetness type;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size of gentleness type,blood-stasis type, yang-deficiency type, qi-deficiency type, yin-deficiency type, dampness-heat type and qi-depression type.The‘wetness’ in Chinese medicine is different from body water.
Key words: ?Constitutional types of Chinese medicine; Body composition; Phlegm-wetness type; Wetness; Body water;Obesity
體質是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環(huán)境的基礎上表現(xiàn)出的形態(tài)結構、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(tài)方面相對穩(wěn)定的、固有的特質, 反映在生命過程中的某些形態(tài)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 [1] 。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已根據(jù)王琦9種體質分類發(fā)布了《中醫(yī)體質分類與判定》標準,使體質分類規(guī)范化、科學化。目前,中醫(yī)體質學的研究已深入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學層面,但大多是在研究體質與某疾病的相關性上,對體質的本質研究較少。身體水分、體脂肪、蛋白質、無機鹽等人體成分是維持機體正常結構和功能的物質基礎,其均衡狀態(tài)對維持機體內環(huán)境的穩(wěn)定有著重要作用,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[2] 。目前人體成分分析儀的方法很多,其中生物電阻抗分析法(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,BIA)是利用人體內體內水分、脂肪組織、去脂組織等不同成分的導電性不同,測定體成分的含量 [3] ,以其快速安全、操作簡便、無痛經濟的特點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,為臨床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。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健康人群的中醫(yī)體質類型和人體成分分析儀,研究中醫(yī)9種體質類型與身體水分、體脂肪、蛋白質等人體成分的相關性,從人體組織構成方面,為理解中醫(yī)體質提供新思路。
資料與方法
1. 受試者 于2015年5月-2016年5月選取北京地區(qū)高校、企事業(yè)單位、社區(qū)等18-65周歲健康人群為志愿者,在北京中醫(yī)藥大學國醫(yī)堂進行人體成分測試和體質類型判定。要求志愿者神智正常,言語清晰,行為配合;自愿受試,簽署知情同意書。排除無法理解問卷(如文化程度低),填寫調查問卷項目不完整者;貧血、肝腎功能異常,血壓、血糖、甲狀腺激素及促甲狀腺激素水平不在正常范圍者;試驗期間處于月經期及失眠、容易緊張者;伴發(fā)有精神類疾病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者;處于減肥節(jié)食的受試者;妊娠、哺乳期婦女;伴有水腫的患者。
2. 體質判定 依據(jù)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頒布的《中醫(yī)體質分類與判定》中所屬標準化的中醫(yī)體質量表對志愿者進行體質判定, 分為平和質、陽虛質、陰虛質、氣虛質、痰濕質、濕熱質、氣郁質、血瘀質、特稟質9種類型。
3. 人體成分測試
3.1 人體成分分析儀 ?生產商:北京東華原醫(yī)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,產品型號:DBA-450型,頻率:50,250kHz(dual frequency),測量方法:8點接觸式電極,生物電阻抗測量方法(BIA)。
3.2 測試方法及指標 DBA-450人體成分分析儀于測前校次水平位,受試者赤腳站立在儀器上,主要記錄體質量指數(shù)(body mass index,BMI)、體脂肪量、身體水分、蛋白質、無機鹽、肥胖度、腹部肥胖率、內臟脂肪面積、基礎代謝率9項指標。
4. 質量控制 受試者一律現(xiàn)場填寫,對體質調查問卷條目不清楚的地方,研究者予以詳細解釋;填寫調查問卷時盡量避免漏填項目;調查問卷字跡要求工整、清晰,調查者應簽名并寫上日期以備查詢;研究者接受人體成分分析儀專業(yè)使用培訓,指導每位受試者完成人體成分測試;人體成分測試前半小時禁止飲水及劇烈運動。
5. 統(tǒng)計學方法 將數(shù)據(jù)整理并錄入EpiData 3.1數(shù)據(jù)庫,導出至SPSS。應用SPSS 20.0統(tǒng)計軟件對數(shù)據(jù)進行統(tǒng)計分析(IBM,Chicago, IL, USA)。統(tǒng)計學分析采取雙側檢驗, 計量資料服從正態(tài)分布的采用t檢驗,不服從正態(tài)分布或方差不齊的采用非參數(shù)檢驗;計數(shù)資料用χ 2 檢驗。P<0.05為差異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。去脂組織等不同成分的導電性不同,測定體成分的含量 [3] ,以其快速安全、操作簡便、無痛經濟的特點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,為臨床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。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健康人群的中醫(yī)體質類型和人體成分分析,研究中醫(yī)9種體質類型與身體水分、體脂肪、蛋白質等人體成分的相關性,從人體組織構成方面,為理解中醫(yī)體質提供新思路。
結果
本試驗共有165例受試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進入試驗,有3例因人體成分測試操作不當,數(shù)據(jù)有誤被剔除;1例因體質調查問卷條目有遺漏,無法判定體質類型,故予以剔除。最終納入試驗的有效樣本量為161例,其中男性46例,女性115例。由于本研究旨在研究體質類型與人體成分的相關性,而所收集志愿者的男女比例相差較大,且人體成分男女差異顯著,為避免誤差,使基線可比,本研究只以女性志愿者為例,分析體質與人體成分的相關性。
1. 體質分布基本特征 見圖1。115例女性志愿者,其中平和質7例(6.1%),陽虛質34例(29.6%),陰虛質6例(5.2%),氣虛質6例(5.2%),痰濕質19例(16.5%),濕熱質12例(10.4%),氣郁質8例(7.0%),血瘀質22例(19.1%),特稟質1例(0.9%)。其體質類型分布最多的前3位分別是陽虛質、血瘀質和痰濕質。
由于本試驗特稟質例數(shù)過少(1例,女性),故特稟質不納入研究范圍。故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114例女性志愿者。
2. 人體成分基本特征 見表1。人體成分分析儀共記錄了114例女性志愿者的BMI、體脂肪、身體水分、蛋白質,無機鹽,肥胖度、腹部肥胖率、內臟脂肪面積、基礎代謝率9個指標。
3. 體質與人體成分的相關性
3.1 不同體質的人體成分對比以某一體質類型的受試者為試驗組,剩余其他體質類型的受試者為對照組,分別將兩組的人體成分的9項指標分別進行比較,有顯著差異項表示該指標與體質類型的判定有關。從某種程度上說,可作為某種體質區(qū)別于其他體質類型的依據(jù)。結果發(fā)現(xiàn)平和質組與非平和質組、陽虛質組與非陽虛質組、陰虛質組與非陰虛質組、氣虛質組與非氣虛質組、濕熱質組與非濕熱質組、氣郁質組與非氣郁質組、血瘀質組與非血瘀質組、陽虛質組與陰虛質組比較(所有對比組,其年齡經過t檢驗或非參數(shù)檢驗均無差異,基線資料可比),兩組的人體成分的上述9項指標差異無統(tǒng)計學意義,總體分布相同。見表2。痰濕質組與非痰濕質組比較,其中身體水分、蛋白質、無機鹽、內臟脂肪面積、基礎代謝率差異無統(tǒng)計學意義,BMI、體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差異具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P<0.01,P<0.05)。且痰濕質組的BMI、體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均要高于非痰濕質組。說明BMI、體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越高的人,即體型肥胖的人,痰濕體質的可能性越大。
3.2 人體成分分析儀的不同體質比較 將受試者按體質分為8組,將人體成分的9種指標逐一進行多組間的比較,有顯著差異項表示該指標與體質類型的判定有關。從某種程度上說,該指標可作為某種體質區(qū)別于其他體質類型的依據(jù)。其中,身體水分、蛋白質、無機鹽、腹部肥胖率、內臟脂肪面積、基礎代謝率,通過方差分析或者Kruskal-Wallis H檢驗,差異均無統(tǒng)計學意義。BMI、體脂肪、肥胖程度,在不同體質的分布中有統(tǒng)計學差異(P<0.05),其中痰濕質與其他體質的BMI、肥胖度、體脂肪差異明顯。3.2.1 BMI:見圖2。將8種不同體質組的BMI進行比較,由于數(shù)據(jù)不滿足方差分析條件(不服從正態(tài)分布),故選用Kruskal-Wallis H檢驗,χ 2 =14.170,BMI的不同體質的分布有統(tǒng)計學差異(P<0.05),且痰濕質的BMI明顯高于其他體質。
3.2.2 肥胖程度:見圖2。將8種不同體質組的肥胖程度進行比較,通過方差分析F=2.482,肥胖度的不同體質的分布有統(tǒng)計學差異(P<0.05),且痰濕質的肥胖程度與其他體質相比最高。
3.2.3 體脂肪:將8種不同體質組的體脂肪含量進行比較,通過方差分析F=1.631,不同體質體脂肪含量的多少分布大致相同,差異無統(tǒng)計學意義。但通過LSD進行多重比較,痰濕質與陽虛質、濕熱質、氣郁質、血瘀質的體脂肪含量有顯著差異(P<0.05),痰濕質的體脂肪含量較高。
討論
1. 體質分布差異 從114例女性受試者的體質分布來看,總體上陽虛質分布較多。女性本多陽氣不足,加之現(xiàn)代女性承受著來自工作、同事關系、家庭、生活等方面的諸多壓力,易耗傷陽氣;且運動量不夠,多在室內工作,不見陽光,陽氣攝入量不足,所以體質以陽虛質居多。其次以血瘀質多見,這與“女子以血為本,氣行則血行,氣滯則血瘀”有關。張景岳說“婦人之病, 本與男子同,而婦人之情,則與男之異”。他認為“婦人幽居多郁,常無所伸,陰性偏拗,每不可解”。且當今女性,工作生活壓力大,情緒壓抑、性情憂郁,容易導致肝氣不舒,氣滯血瘀,所以女性氣郁質、血瘀質多見。鄭良琴 [4] 通過調查也得出相似的結果;對全國9省市21 948例流行病學調查亦顯示女性氣郁質明顯多于男性 。
2. 體質與人體成分的相關性 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頒布的《中醫(yī)體質分類與判定》中所屬標準化的中醫(yī)體質量表明確說明了9種不同體質的不同形體特征。平和質,體形勻稱健壯;陽虛質,肌肉松軟不實;陰虛質,體形偏瘦;氣虛質,肌肉松軟不實;痰濕質,體形肥胖,腹部肥滿松軟;濕熱質,形體中等或偏瘦;氣郁質,形體瘦者為多;血瘀質,胖瘦均見;特稟質,一般無特殊。身體水分、體脂肪、蛋白質等人體成分是維持機體正常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,BMI、肥胖程度、內臟脂肪面積等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健康情況。這些指標可了解一個人的形體特征。本研究發(fā)現(xiàn)痰濕質的BMI、體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均要高于其他非痰濕質。說明BMI、體脂肪、肥胖度、腹部肥胖率越高的人,痰濕體質的可能性越大。這與《中醫(yī)體質分類與判定》中痰濕質的“體形肥胖,腹部肥滿松軟”的形體特征是完全相符的。平和質、血瘀質的形體特征無明顯胖瘦特點,陽虛質、氣虛質只提出“肌肉松軟不實”亦未明確說明形體胖瘦,濕熱質形體中等。這與本研究的結果也相符,平和質、血瘀質、陽虛質、氣虛質、濕熱質在BMI、體脂肪、肥胖程度等表明人體形體胖瘦等方面的人體成分指標上沒有差異,即平和質、血瘀質、陽虛質、氣虛質、濕熱質形體胖瘦無明顯區(qū)別。
本試驗結果同時指出陰虛質、氣郁質也無明顯胖瘦特點,這與《中醫(yī)體質分類與判定》中所判定的陰虛質“體形偏瘦”、氣郁質“形體瘦者為多”不相符。痰濕體質是由于臟腑功能失調(多因脾胃運化不足),津液運化失司,精微物質運行輸布障礙與轉化失調,致水濕停聚,聚濕成痰、痰濕凝聚而形成的體質狀態(tài)。歷代醫(yī)家通過長期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,得出“肥胖人多痰濕”的理論。朱丹溪的《格致余論》提出“肥白人多痰濕”。陳修園指出“大抵素稟之盛,從無所苦,惟是濕痰頗多”。葉天士指出痰濕是肥胖人的基本病理特征,“夫肌膚柔白屬氣虛,外似豐溢,里真大怯,蓋陽虛之體,惟多痰多濕”。體質學說從現(xiàn)代醫(yī)學角度出發(fā),為肥胖與痰濕質的相關性提供了客觀依據(jù)。李玲孺 [6] 通過HOMA-IR法(穩(wěn)態(tài)型胰島素抵抗)與運用痰濕體質判定標準進行肥胖代謝正常人群(MHO)識別的比較,發(fā)現(xiàn)痰濕體質判定標準可以有效地識別出MHO人群,痰濕體質是肥胖亞型存在的內在因素。
3. 中醫(yī)“濕”與身體水分 將8種不同體質組的身體水分進行比較,發(fā)現(xiàn)不同體質身體水分含量的多少分布大致相同;痰濕質與非痰濕質、濕熱質與非濕熱質的身體水分無差別;陽虛質與陰虛質的身體水分無差別。身體水分測量的是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的總和,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比例為2∶1,正常體內水分占體質量50%-60%。
? ? ?中醫(yī)的“濕”是水液運化、輸布障礙而引起的狀態(tài),關鍵在水液運輸失常?!秲冉洝そ浢}別論》曰:“飲入于胃,游溢精氣,上輸于脾,脾氣散精,上歸于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,五經并行”,描述了人體正常的津液代謝過程。當肺、脾、腎三臟,一臟或同時出現(xiàn)病變時,則會影響水液代謝,使水液不化,聚而成濕?;蛴捎谕飧袧裥埃鐨夂虺睗?,長期陰雨連綿,或居處潮濕,或淋雨涉水,或水中作業(yè),或汗出后濕衣未能及時更換,導致水濕潴留體內。痰濕、濕熱,是由于津液的代謝失常,異化為濕,是異常代謝的津液;而身體水分是人體的正常津液,兩者不能混為一談。同時本研究也證明了兩者并無關系,痰濕質與非痰濕質、濕熱質與非濕熱質的身體水分無差別,同時也證實了陽虛質與陰虛質的身體水分無差別。